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前瞻】蒋昌建 曹逸帆:认知学角度下的拟态环境和中国同南亚地区合作

2018-01-06 蒋昌建 曹逸帆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学人简介

作者分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中美友好互信合作研究计划研究员

【关键词】软实力 公共外交 拟态环境 南亚地区合作 “一带一路”

内容提要

本文就目前中国与南亚地区合作关系展开分析,旨在通过对“拟态环境”影响机制的分析,来寻找改善“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同南亚地区合作关系的途径。“拟态环境”对合作关系的影响主要分为积极引导和误导两个方面,“积极引导”中笔者采用了中国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两国的关系进行了详细案例说明,“误导”主要是以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作为背景展开阐述。最终得出的探索路径包括:继续发挥“拟态环境”对于中巴关系的积极引导作用,着力消除“拟态环境”对中印关系的误导作用,加强南亚其他国家“拟态环境”的构建,加强对学界、智库和媒体的公共外交,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加之地理位置紧邻中国,与南亚地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中国国内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特别注重与南亚国家的战略合作,并主动加强沟通以增进政治互信,双方高层交往频繁,例如中巴建立了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印也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同时也将南亚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重点地区。“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中国与南亚地区诸国的合作关系也受到了普通民众的高度重视。


但是,由于宗教的多元化、社会异质性以及文化的包容性程度不一,加上历史因素和地缘政治现实,南亚地区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与此相应,这个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都处于相对复杂的状态。“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与南亚地区之间的合作也被这种复杂关系所影响,而人们对于这一复杂关系的认识,以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相关舆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而作为普通民众形成相关认知的主要渠道的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起到客观报道、增进了解、推动合作与交往的作用。


特别是南亚地区主导性国家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响应并不积极,而且在战略层面上存有很大疑虑。2016年,“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初步完成规划和布局,逐渐向落地生根、深耕细作和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2017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是这一转变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但印度缺席了本次峰会。而且印度国内主要媒体在为何没有派出官方代表团的相关报道中,普遍强调“一带一路”将巩固中国在亚洲的优势,压缩邻国的战略空间,从而引发周边国家的恐慌,印度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约而同地强调涉及克什米尔地区的“中巴经济走廊”是对印度领土和主权完整的侵犯。印度媒体的报道在很大程度上传播了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使得信息不对称的普通民众在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上进一步被误导,从而阻碍中国与印度以及其他地区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


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及建设现状下,除了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合作及资本投资等“硬实力”因素对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合作影响作用较大外,包括宗教、意识形态、历史刻板印象等因素作用的大众传播媒介所构建的舆论环境, 32 50576 32 16162 0 0 9541 0 0:00:05 0:00:01 0:00:04 9540“软实力”因素相关影响不可小觑。因此,从拟态环境入手,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软实力影响南亚地区国家公共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和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